您的位置:首页 > 游记攻略 > 华蘅芳故居

华蘅芳故居

发表于:2024-11-07 09:27:41

    这座牌坊上的“荡口”二字据说是明朝唐寅(唐伯虎)的手迹,牌坊是荡口古镇的标志性建筑,坐南朝北,正对着的这条东西走向的马路叫蘅芳路。

35518811b8a8df95d74c88046b0a50c1b7f9870a.png

牌楼背面另有“仁里义坊”四字,则是另一位同时代的江南才子、唐伯虎的朋友文徵明所书。

cd8420174d9e33f3e790954b88d14c925cd7411c.png

    从牌坊大门进去,向东不到10分钟即到仓河北街80号的华蘅芳故居,古镇一片粉墙黛瓦建筑群中最靓的仔。外墙上浮刻着的黄鹄号,这艘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蒸汽机明轮船,在小桥流水的江南古镇与它的建造者的故居相厮守。

   故居门前清朗美好,如同华蘅芳孜孜以求的科技之道,如同他期冀尽毕生之力能带给这个世界的。

0025d2ac2db05368aac5f7e1f29c055801b498b5.png

门前照壁旁立着一块石碑,斑驳的石碑上刻着如下的文字:

c1863fb6c46f3674121152ee9e3c5706bd1d95bc.png

    华蘅芳、华世芳兄弟故居是江苏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——荡口华氏建筑群中的一组,五间七进,建于清初。解放后一直被县属工厂所用。1988年6月华蘅芳故居被公布为无锡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。1998年,由原锡山市荡口镇政府修复后三进,2001年2月,华世芳故居被公布为锡山市文物保护单位。2002年10月,华蘅芳华世芳兄弟故居公布为江苏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,2013年由无锡市锡山区荡口古镇委员会修复前四进,作为华蘅芳生平事迹陈列馆对外开放。

    踏进陈列馆,不仅遇见华蘅芳、华世芳,还遇见了中国近代科学最强先驱团队,曾致力于以科技之光点燃中国。

他和他的学术圈朋友开启了中国近代科技之门,为这块土地的近代科技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。

93c804dd6bc85df6b3e6ae6fe626a57f2edb6bca.png

    这些多是数学背景的学术圈成员大多出生不祥或未仕,却因他们的科技能力对时代起着无以替代的作用,他们的学识起初多来自于本心对知识的渴求,却成为经世致用的利器。华蘅芳的忘年交徐寿自学成才,成为清末最著名的科学家,中国近代化学启蒙者,中国近代造船、造舰、蒸汽机和军事工业奠基人;徐寿的儿子徐建寅亦是近代造船先驱近代化学工业开拓者,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史上第一位以身殉职的科学家。

f859018596c7fb31ca53a364b31a321f2a21235e.png

    成员表上的唯一的外国人傅兰雅是英国传教士,徐氏父子两代人的合作伙伴。傅兰雅口译各种科学著作达113 种,单独翻译或与人合译西方书籍129部,绝大多数为科学技术性质,是在华外国人中翻译西方书籍最多的一人,清政府授予三品官衔和勋章,成为红顶洋人。

2ddae2f68b13d1de2305ffc3e9eeff68c77187f6.png

    傅兰雅以传教士传教布道一样的热忱和献身精神,向中国人介绍、宣传科技知识,以至被传教士们称为“传科学之教的教士”。他“半生心血,惟望中国多兴西法,推广格致,自强自富。”在当时西方近代科技知识输入中国的历史进程中,没有任何外国人比他做得更多,甚至也很少有中国人比他做得更多。在今天的江南造船博物馆里,仍保存着一份由江南机器制造局总管徐寿签发给傅兰雅的聘书,聘期为3年,然而他在翻译馆做了漫长的28年。

dd0bd1f39606b632b3a35f8a7cc1b81cfaedade9.png

    他们同时更是思想上的先驱,当年的徐寿即立下著名的座右铭: “毋谈无稽之言,毋谈不经之语,毋谈星命风水,毋谈巫觋谶纬”。对于傅兰雅来说,当时的他没能看到中国富强,在很多场合他宁愿把曾经的奋斗经历称之为“南柯一梦”,明知为不了而为之,让行为多了一层悲壮。

18fc40e62465b9e4bd7ddaf87a0aa9cbb0092a02.png

    故居群星闪烁。“锡金四哲”华蘅芳、华世芳兄弟和徐寿、徐建寅父子(注:清雍正以后,无锡分置为无锡、金匮两县,故称“锡金”),当时在无锡乃至海内学术界,可谓首屈一指。在1833年——1905年,以华蘅芳、华世芳为核心的数学学术圈形式多样,有师承关系、家学关系、同仁关系等,他们合作交流,中西相融,求真、求实、求专、求用,数学著述“力求浅显”,在数学研究和教育上,阐中西数学之秘,推动中国科学技术的近代化。

f427cc1271c73b184d4729d70a609b2a1ae6fc41.png

    华蘅芳是一位科学前沿的研究者,还是算学界的导师,翻译界的开拓者,数学教育一代宗师。学术圈集数学学习、研究、教学和推广于一身,是“学—研—教—推一体化”的先范,这里,记下挂在故居墙上的他们名字:徐寿,徐建寅,华世芳,蒋士栋,蒋士荣,蒋润春,蒋昆季,沈保枢,沈昆季、沈潜、丁福保,杨兆鎏,江衡,冯瀓(注:chéng,需要双人旁去掉,但打不出来,仅以替代,特此说明),徐异,蒋维钟,周达,赵元益,杨模,崔朝庆,章际治,杨冰,傅兰雅,张文虎,贾步纬,黄钟骏,吴嘉善,刘彝程,卢靖,李善兰,冯桂芳,王韬,华备钰,黄伯瑛,黄仲瑛,黄权瑛,黄季瑛。

dd2092ed66540357d8da68033fc55ee0661d5b56.png

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,达·芬奇认为,在科学中,凡是用不上数学的地方,凡是和数学没有联系的地方,都是不可靠的。

华蘅芳乐在其中,“数理精深不可限量,其中妙意任人探索,终无穷尽之时,不可谓此理之外更无它理,此法之外更无它法也。

0a4d049920018756b95f7c0f2cfe6db91f10529f.png

在科学技术、发明创造、实用技艺沦为“奇技淫巧”的年代,学术圈成员们以自身的荧光,面对洪荒的土地,在灰霾暗黑的天空,发光发亮,由点连成片。

fd1d94d898f09ebf0e2024811b3642faa23e336d.png

    他们多是对八股经文毫无兴趣对科学技术用心至深的理工男,断然摒弃进身立阶的科举,或是对自然科学好奇探究,或是经世致用所需,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,走到了一起,成为民族的科学先驱,在闭关锁国、与世界科技近乎隔绝、后期四面楚歌的大清,扛起科学的旗帜。

    除了学术圈成员,故居里还展示了与学术圈有交集的近代有影响的人物,如曾任“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”(西安交大、上海交大) 及“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”(大连海事大学、上海海事大学前身)监督(校长)、创办私立无锡中学(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前身)及无锡国专(苏州大学前身)的唐文治;对华蘅芳十分尊敬,以师事之的谭嗣同;中国近代图书馆的鼻祖、中国近代藏书家、校勘家、教育家、目录学家、史学家、方志学家、金石家缪荃孙;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,报刊出版家、政论家汪康年、近代资产阶级第一代思想家、报人、教育家王韬、朴学大师俞樾、曾国藩等人。

    还有跨洋过海传道的是美国耶稣会士金楷理,英国耶稣会士、汉学家伟烈亚力。

华蘅芳以其对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,成为全国第一批纪念性塑像名单经中宣部批准中的一位。

aa9b6d4967ab7fc3b3d386d2a9c6b3c9477cdd14.png

在荡口古镇故居,在行素堂,华蘅芳和他的学术圈带来的科技之光,永照寰宇。